【今日东海岸头条】共用一路口饱受塞车苦 三方共争取 辟新绕道路
(关丹14日讯)共同面对交通阻塞、高峰时段车流量增等困境,关丹苏丹阿末沙工艺学院、RAWSON住宅区及士满慕华校3方达成共识,共同争取开拓新绕道路。
ADVERTISEMENT
ADVERTISEMENT
关丹苏丹阿末沙工艺学院、RAWSON住宅区及士满慕华校3方代表,经由公正党士满慕区州议员李健聪协调及探讨可行方案后,一致达成共识,联合向公共工程局争取开拓新路。
3方今早到关丹士满慕华校会议室,在李健聪主持下,针对交通困境及开拓绕道路事项提出各方看法及新路建议,最终由华校董事部代表彭文平提出的方案,即从原有关丹往港口绕道旁及工艺学院地段之间,以及直到士滿慕天橋,總共开拓全长约1.4公里的绕道路段,获得各方认同。
出席会议代表也包括工艺学院代表兼学术副总监阿历斯亚,居委会秘书朱诗豪、公正党英迪拉马哥打国会议员办公室代表彭永康、士满慕华校副董事长拿督斯里林荣文、董事兼家协顾问林玉贵、家协副主席林健辉、校友会主席蔡添成及多位董事家协等。


较早时,阿历斯亚也提出该学院已获批准的新路方案,但只能短期疏缓学院交通问题,而且基于学院安全,将耗资约400万令吉衔接华校路口的新路,只能供学院于紧急时刻及开学车流量高峰期开放通车,并不适合开放于公众使用。
会议上也提出兴建高架天桥的建议,最终因不合适而不获采纳。
李健聪说,新绕路的建议必须是能达到产生最大效益的成果,才能更有把握及机率获得中央政府及相关单位的批准。
“如今,同样面对交通问题的‘毗连’单位,即关丹苏丹阿末沙工艺学院、RAWSON住宅区居委会及士满慕华校站在同一阵线,向政府提出相同诉求,要求政府正视该区的交通状况。”
他说,华校董事部早前已将绕道路蓝图呈交公共工程局,至今未有回覆,相信现今加上工艺学院和居委会的力量,以及公正党英迪拉马哥打国会议员办公室和他的服务中心给力,落实的机率会更高。

路线经专业人士研究 8月已呈新路计划书
彭文平说,校方两年前就针对疏缓交通问题,提出开拓新路要求,但第一项计划书因与士满慕高架天桥距离过于靠近,被关丹森林局否决。
“校方今年8月再提呈另一项计划书,此新路线是在关丹绕道路旁,而且就在工艺学院旁,费用估计是600万令吉。”
他说,这是校方经专业人士考察地理位置后,提出最恰当、节省,最不破坏保留林,却能带来最大交通便利和安全的绕道路线。
“届时,新路规格是双向单车道,让住宅区居民、学生家长甚至工艺学院教职员、学生,都能使用。”

林荣文说,有效解决学校交通问题,是校方最期望的成果,希望新路线取得3方共识及认同后,能尽快获批及落实。
彭永康也建议3造应考量选择最有效益且能节省建造成本的计划书,让整个绕道计划可圆满落实,造福两校学子及居民。

暂缓内陆绕道
阿历斯亚说,学院5年前就提出开拓新路申请,目的是为了解决学院仅有第一进出校园路线,一旦在天桥下发生突发水灾,或是车祸事故,全校车辆将无法进出而交通瘫痪。
院方于2年前,虽成功获森林局及公共工程局批准的内陆绕道路线,全长235公尺,耗资400万令吉,包括建新路、提升原有小路、提升小桥及建设保安亭等,但至今仍未取得工程批款。
反之,院方每年得为将占用的50公尺保留林地,缴付1000令吉的地税。
华校建议的新路线,的确是院方最初时希望开拓的路线不谋而合,而且更符合经济效应,所以院方会暂缓内陆绕道计划,并联合华校及居委会向公共工程局争取批准落实。
我们(学院)也具备绘测、建筑及设计的专才,能在建筑蓝图方面给予协助,减少额外开销。

辟新路缔3赢
关丹RAWSON住宅区(IM21)居委会秘书朱诗豪说,住宅区自2016年取得住用证及入伙至今,全区现有约300户,未来住户会继续增加,而且依据发展蓝图,RAWSON住宅区将与KOTASAS住宅区衔接,相信会有更多民众穿过RAWSON住宅区,前往士满慕甚至港口方向。
新绕道路一旦得以落实,相信也会有助增加士满慕华校的学生人数,我认为这是项3赢的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