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我的故事】冼锡才“横行”30年 逼出修理针车好手艺(有视频)
(文冬18日讯)“学得一技之长,好找吃”这一句话,绝不是老生常谈!
ADVERTISEMENT
ADVERTISEMENT
文冬唯一的针车(缝纫机)修理技工冼锡才,秉承这份信念说:“不想被时代淘汰,就要精进好学,时代才不会把你扳倒”,只要有好手艺,可保30年不倒。
当年凭著好学不倦和坚韧不拔精神,以及强逼自己去学会一技之长的信念,让冼锡才在针车业屹立不倒数十年。他说,针车业绝非夕阳行业。
他指出,目前许多家庭还用著针车,缝制业也免不了针车,这个行业至少未来10年、20年,都不会被淘汰。

他说,今天的年轻人,对于手艺的东西比较不热衷,偏偏手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,不可或缺的项目,不管是从家居电器、到轿车、手机等生活上常接触的东西,都离不开手艺。
他指出,他在针车业的经验,就反映了一门简单的手艺活儿,可在此行业上“横行”30年,既使面对时代变化与科技更迭,这门手艺并不会被创新的科技淘汰。

■修理过程需要细心
他说,针车业需要的是细心、耐心与好学,毕竟这一门手艺,拥有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技术。
他说,由于针车关系到针、线与机件运作,针车是否顺畅、流利、线路是否到位、针的落点与距离是否恰到好处等又非常讲究,需要“细心”来处理,再加上针,是非常小件的零件,更少不了细心。

“不管是从拆除针车零件、安装、调整位置等,都不能急,需要尝试很多次,此时就要有耐心,既使是新款针车,由于它是整个外壳套上去的,无论是拆或装,稍有微差都无法成事,此时就要有耐心。”
他说,针车有十多、二十种品牌,基本结构相差不远,数十年来的改变也不大,新针车只是增加了电板的操作,基本针与线等还是一样,所以,如果不想被科技淘汰,就要与时并进,学习新技术。

■胜家 最具代表性品牌
80、90年代,国内工业迅速发展,厂商纷纷往乡区找人车衣,让缝纫业风行,乡镇每户人家几乎都会有一台针车,乡区妇女车衣成了风气,造就针车卖得非常火热,胜家(SINGER)成了针车销售业的最有代表性品牌。
冼锡才就在那个时代投身针车销售,人们称他“胜家才”。他说,当年很多人买针车,民间就风糜“车水货”,乡区家庭几乎都握有订单,替大厂缝衣。

他说,当时的针车以黑头针车或传统简单针车占多数,品牌方面包括:Singer、Genki、Raleigh、Mitsuiyoshi、Acme、Toyota、Fang Hung、Flying standard、Butterfly、Juki、Brother等多不胜数。
虽然多种品牌,传统针车的价钱和技术大致上相同,他家里目前还存放著近20多台各款针车,有的已有40年历史,其中胜家公司生产的100年限量版针车,象征著针车时代,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。
他说,新针车的外表是整套壳套上去的,固定了位置,优势是轻巧,但是,传统式的针车还是最多人用。

他说,过去有针车的,多数还在用,老一辈用作车窗帘或替小孩车衣裤,尤其是友族,仍有不少在过节前,替家庭成员车衣,节省之余也具备自家的独特性。
■报名上课掌握技术
冼锡才从销售转而成为修理技术人员,源自2个念头,既:“1.如果顾客遇上针车坏,需要修理时,与其等技术人员帮忙,不如自己提供服务;2.,若有一天,其他销售员有卖又会修,就没有人会再跟他买针车,这行业他就无法做下去了”。

从1986年开始,他为了掌握技术,总会在胜家或其他公司,有课程教导修理针车时,去报名上课,有时还是自费。
他说,通过掌握手艺和累积经验,他成了会修理的针车销售员,因而逐步掌控这个市场。
他曾有段时间放弃全职针车业,改行做餐馆,只保留兼职和协助修理工作,当初也只是服务熟客,后来有前辈送他一句话:“你应该如一名替小孩看病的医生,看完全部有病的小孩,而不是只看认识的小孩”,他深感认同,当时刚好餐馆主人收回餐馆,他便以半退休姿态,专门替人修理针车,至今他已有30多年的经验。

■不同机差别在零件
冼锡才说,针车从十多年前开始“革命”,并进入电板时代,尤其是速度机(工厂用的工业机)都是用电板的,并以“车快”,以及“车大件”的为主。
他说,传统的,如黑头车、车花机、绣花机等,依然占市场的大多数,不同机主要的差别是零件不同,其中又以“针”和“线”的差别最大,如车花针、速度针、大头针、小头针等。
他说,修理的秘诀是在于经验,以便很快掌握问题所在,并加以克服。

他指出,针车有时会面对花美,但是线不美、前面花美,但后面不美、边线不美等问题,需再三的试车才行;如果有遇上跳线、针车不会转动、“牙”不走等问题,严重的就要换零件;一般上棘手的都需带回家慢慢修,容易修的就当场把它修理好。
他说,这一行不止需熟悉针车,还要孰悉各种品牌针车的零件和配件,既使走向电子化,也需掌握现、古两种方式。他说,只要继续有研究和有学习,任何改变都不是问题。他期望,年轻一代有人可在这行业发展,以延续此行业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