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写姓氏堂号 完成数百作品 书法老师 钻研百家姓(有视频)
(文德甲28日讯)你知道自己的姓氏来源及堂号吗?
ADVERTISEMENT
ADVERTISEMENT
文德甲闻名书法老师林书赏,除了热爱书法,对华人百家姓及堂号也有浓厚的兴趣,年轻时期便喜欢寻根问祖钻研百家姓,同时也以一手好书法,写姓氏历史及堂号牌匾,至今已完成数百个珍藏或售卖的作品。

林书赏(81岁)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,很多年轻一辈都不知道自己的姓氏来源,甚至也不知道“堂号”是什么,看见新村老家保存的堂号牌匾非常陌生。
他说,祖辈先贤飘扬过海来到大马札根,百家姓不仅是单纯的姓氏,也代表华族的根,传承家族文化。
“堂号最简单的理解,就是用于区别姓氏或家族,堂号一般上是姓氏或宗族的发源地,若家门前的牌匾写着’江夏’,代表该户人家姓黄,陈姓的堂号为’颖川’,以此类推。”

“我年轻的时候,买了一本《百家姓》的历史参书,里面清楚列明各别姓氏的历史起源,至今应该也非常难找到类似的书籍,这本书收藏了30多年,尽管已陈旧破烂,充满岁月的痕迹,但对我来说却非常珍贵,是我的’天书’。”
他说,以前他在大山脚做生意,很多推销员会来请他以书法手写百家姓的历史,完成后制成牌匾或镶起来,张贴在家里或上班办事处,当时每张他亲自手写的姓氏起源或堂号收费为600令吉。
“回到文德甲后,也有不少人会找我写姓氏起源,有些人还会将我的作品,制成牌匾送给朋友作为新家入伙的礼物。”

年纪大 写姓氏起源耗时
林书赏感叹,以前写一张姓氏起源,大概需要3至4个小时完成,如今年纪大了,视力欠佳,要完成一张千字的姓氏起源,需要更长的时间。
“每张姓氏起源,都是我根据’天书’内密密麻麻的内容完成,书内的字体很小,年轻时写起来不费力,但今时不同往日,找我写姓氏起源的民众若赶时间交货,恕我无能为力。”

他说,写姓氏起源最怕的事情,是完成作品重新审稿后,才发现写漏了一段内容,错字还能用技巧纠正,漏内容就必须重写。
他风趣的说,他婉拒姓“曾”的人来找他写姓氏起源,因为此姓氏在书内的内容,字数超过2000字,对他来说是吃力了。
“你知道吗?最少笔画的姓氏是’一’和’乙’,最多笔画的姓氏是’郁’(简体字为郁),很久以前最长的姓氏有16个字,如果当时罚写名字,一定很可怜。”